整厂自动化生产,将企业引向数字化制造
整厂自动化制造,是数字化制造的其中一个重要基础。
伴随着生产车间内不断增加的自动化设备,以及逐步减少人工劳动力,在数字化制造的不断发展中,是否就等同于制造整厂自动化?
首先要知道,数字化制造不等于整厂自动化。通常情况下,一部分人会以为工厂要实现数字化制造,需要先实现整厂自动化,这其实是一种误解。
举个例子,如果开发一条整厂自动化的产线,可能需要半年以上,但按照行业创新周期,一般情况下,一款产品从设计初期到量产通常只在一个月内完成。“这时候,生产线上大部分的工作只有依靠人工来完成,速度才会更快。”
当生产线更新过快,投入较高的自动化成本,但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。所以,产品制造方案几乎都不会用自动化生产线来完成,而组装环节也很少完全采用机械臂。
从而牵引出对一个深刻问题的思考:在“未来制造”的生产线上,“人”与“机器”究竟是怎样的关系?两者关系如何适配?
人所具备的灵活性在很长时间内,是无法被智能机器所取代的。也就是说,人是无法且不可能被替代的,人与机器的关系是互助。在未来20年内,绝大部分的生产环节依旧需要人工完成。
在数字化制造中,哪些生产环节需要机器代替人工?
当需要更新产品或者材料时,管理者需要经过分析,才能确定是否停止生产相关的产品。在这个过程中,整个工厂内部需要沟通设计部门、生产部门、研发部门、采购部门等。但这些环节在数据中心系统中更改数据就能完成,数据一旦调整,互联互通的系统和软件就会实现自动更新,并计算出最新的生产解决方案。
整厂自动化智能工厂
轻工业化的本质在于提升质量,并非降低成本
人工成本被认为是导致近年来制造企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,但企业不能只盯着制造环节的成本,更应该关注供应链成本。即使在劳动密集的企业中,人力成本也只是整体成本的一部分,而不是全部。
况且数字化制造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为了降低成本,更多的目标在于提升产品质量,而高质量并不代表高成本。国内制造业正在遭遇发展瓶颈,很多制造企业的管理层都喜欢讨论控制成本,但质量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在实现整体质量提升上,数字化制造首先要借助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充当“纠正官”的角色,比如当工人在什么地方少拧了一颗螺丝,机器会自动发出警示,阻止产品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,通过机器的协助,降低人工的出错几率。通过机器“检查”来杜绝人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差错,这只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,由生产质量、研发质量以及原材料质量组成的产品质量中,更需要借助数字化制造。
迈向工业4.0,自动化管理才是关键所在
在数字化制造的阶段,通过数据交互,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。衡量企业是否真正走向工业4.0,不是看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的高低,看的是企业管理水平。要实现自动化管理,需要实现在管理上,人完全听命于“电脑”,这才是智能制造的未来。
对于数字化工厂与智能工厂之间的差距,关键的一点在于是否真正实现自动化管理。